顾典章:书法不仅仅是写字,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

文章来源:北京晨报    作者:记者 何安安     日期:2022-08-19 15:30:44 阅读量:

顾典章:笔名典璋,别署武陵典璋、愚公,号怡心斋主,1949年11月生于安徽宿州。顾典章幼承家学,遍临各帖、博采众长,尤擅行草。在书法创作之外,他还爱好文学、美术、音乐等,特别是京剧,生旦皆能。广泛的爱好奠定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
四岁随父亲开蒙习书,顾典章一直牢记家训,“六十岁之前不要随便出来写字,不要随便出来谈书法。”从书数十载,顾典章恬然自居,醉心翰墨,遍历名川,直到五十八岁,才始露锋芒,名闻书坛。


顾典章惯于中锋用笔,喜用羊毫长锋,题字落款皆不换笔,每每悬腕一书而就,“中锋为主,侧锋为辅。其实古人大都是中锋用笔,这样写出来的字体比较圆润,特别具有美感。”而在顾典章看来,羊毫长锋更能写就“笔如龙蛇、堪称妙笔”的美感,“其他笔都写不出这种效果。”


四岁起开蒙学习书法“我出生在安徽宿州,这里是书画之乡。我的祖父擅长书画,曾以书画店为业。我父亲的字也写得很好,他喜欢京剧、书法,尤其擅长行楷,书法可以说是我的家族一直以来传承的文化。”在顾典章的记忆中,他年纪很小的时候,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自行车店。父亲总是将自行车轮上用的辐条一头磨尖,等磨得像针尖一样尖后,摊开一张报纸,让顾典章在报纸上用针笔划线,“报纸上有折痕的地方特别容易戳破,但父亲要求不能划烂报纸。”一直到后来习书日久,顾典章才明白,父亲就地取材,锻炼的是他手部的平衡能力。


顾典章四岁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楷书,“古人都是我的老师,从楷书入门,先练柳体、颜体,一定要先把字体的间架结构掌握好。”因为字写得好,小学三年级时,顾典章就当上了大队里的缮写委员,负责书写各种材料。等到五年级时,他已经开始参加社会书展。但顾典章并没有沉迷于此,“家训告诫我,六十岁之前不要随便出来写字,不要随便出来谈书法。”顾典章深以为然。


书法是博大精深的文化“书法不仅仅是写字,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。”这是顾典章习书多年来最深的感悟。正所谓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为了有更多的机会研习书法,顾典章当上了单位供销科的采购员,走南闯北,开了不少眼界,增长了许多见识。“出差到杭州的时候,我经常去西冷书社。还有上海的朵云轩,南京的夫子庙,北京的琉璃厂,一有机会就会去观摩、学习。”


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顾典章对不同城市的招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,“那个时候大城市的招牌字,都是名家所书。上海有个浦江游泳池,里边的几个字都有三点水,处理得都不一样。后来我就去练,现在可以写到十八个三点水都不一样。”细观顾典章的作品就会发现,如今他在字的处理上更是炉火纯青,通篇可以做到二十七个“兮”字,“兮”“兮”不同。


书法艺术须有独特风格“写书法要先学基础,你要把书法当成人一样,它有胳膊,有腿,有躯干。”顾典章以人观字,更将习书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层次,“写字、书法和书法艺术。汉字人人都会写,但这不代表书法。”顾典章说:“书法泛指用毛笔书写的汉字,或者通过规范学习方法,系统临摹古人、今人的作品,这一阶段的习作,可以称为书法作品,但不是书法艺术。”在他看来,书法艺术必须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精华之上,形成自己独特(有别于他人)的书写风格,以纯熟的书写技巧,表达文字的内涵、情感和意境,让观者产生共鸣,给人以美的享受,“此一类作品,才可以称之为书法艺术。”


顾典章说,书法是一个自然而然,循序渐进的过程,“练习书法没有捷径,一定要先学好楷书。就好像盖房子要打基础一样,基础不牢,始终形不成自己的风格。”(记者 何安安)


原标题:顾典章,古人讲求中锋用笔


标签: 顾典章书法家